我不特別漂亮,身材普通,有大大小小的缺點和瑕疵,但這些都屬於我。
有人認為,這是弱勢者對抗強權的有力武器。照片需要把點碼掉,展露身體曲線有被檢舉的風險,穿太露會被視為遇到危險的原因。
我只知道這過程同樣漫長且煎熬,要對抗心魔、要面臨選擇、要和自己對話、要正視真實模樣,這些事都像仰望著一顆杉木,而我嘗試爬上頂端眺望這世界那樣困難⋯⋯。然而,後來警方以罪證不足為由,撤銷對他的起訴,但身陷性侵醜聞「被取消」的凱文・史貝西至今卻仍未復出。於是,J.K. Rowling被女性主義者群起攻擊,而成為「取消文化」的受害者。而如今,我也淪為「取消文化」的被害者。這也是「取消文化」誕生的原因之一。
沒錯,就如同我們當年聲稱要抵制味全那樣,只是如今在網路世代,這個行爲的選擇門檻變得非常低這個檢舉動機在我遭遇的情形中,則被歸類為「過度政治正確」或「濫用言論自由」。所以骨盆移位的人也會在咳嗽時感覺到疼痛。
在我們站立或行走的時候薦髂關節會負責吸收來自上方身體的重量以及下方的衝力。常見的症狀有大腿、小腿的後方有痠軟、麻的感覺。Photo Credit: Shutterstock / 達志影像 因為薦髂關節周遭有著非常多的神經,感覺非常敏銳。大多數的人是因為多半都是因為一些激烈的外力,造成骨頭產生移位。
那物理治療可以怎麼樣幫骨盆復位呢? 臨床上,物理治療師通常使用肌肉能量技術(Muscle Energy technique)讓偏移的骨盆復位,物理治療師會讓病患特定的肌肉收縮,將骨頭移到正確的位置,這樣的方式比較溫和以及安全。最後,如果病患有天生的脊椎側彎,自然骨盆也會移位
「我們真的是很不計成本在做每一件事。除了費心研究,IORG也曾花一整天舟車勞頓,只為造訪偏鄉舉辦工作坊,「我們真的是很不計成本在做每一件事,或許我們只見到二十個阿公阿嬤,但有時只有面對面,才能有效溝通。」而假新聞、假訊息僅是資訊操弄的一部分,「我們也不用資訊戰、認知戰等幾乎已被濫用如髒話的字眼,那會讓大家想像太狹隘,好像資訊操弄只會在對立狀態發生。」 IORG成員背景多元,涵括政治學、國際關係、資料分析、程式撰寫、藝術設計等,執行秘書暨研究員李可心身兼美國台灣觀測站成員,擅長國際關係、台美關係,在IORG裡,他們貢獻所學,自針對特定現象與議題深入研究、發布報告書、舉辦工作坊對談,到如今出版《資訊判讀力》中,IORG提出「資訊判讀」防禦「資訊操弄」。
」IORG對外所有公開資訊,都經全數成員達成共識、說服彼此,「現在很多人的資訊產出都太容易了,我們必須有憑有據,也讓讀者有自己思考的可能。」王希開玩笑似地說,所有成員皆以最高標準檢視產出內容與過程,正因如此,每字每句他們都能有憑有據。此外,IORG更邀集許多公民組織加入書寫,「我們希望這本書不只highlight IORG,而是讓更多人加入、看到問題,也希望可以把資訊判讀的實用方法推廣到教育界,進一步推動公共討論。」 始終堅持用這樣高強度的方式監督自己,王希坦言,是一路走來最令他們筋疲力盡的困難,「畢竟是人都會累嘛。
「我們可能就是需要很機車的人吧。在書裡,IORG則企圖建立一套資訊判讀的SOP,讓這件事情能更簡單地落實於日常生活中——當面對訊息時,試著拆解當中何為「事實」、何為經推論產生的「觀點」,查證資訊來源與事實內容,並檢驗推論過程是否合理,藉此評量一則訊息的可信度。
」 吃頓晚餐都態度嚴謹,面對公民議題難道不該更謹慎嗎? 談及公共討論,王希不免對許多人對待公民議題的態度略顯無奈,「許多人要吃頓晚餐、去旅行,都還會查食記、研究評價的可信度,但面對會影響到我們生活甚至往後五年、十年的公民議題,怎麼會隨便看名嘴講幾句話就相信了呢?這不是很諷刺嗎?」IORG的目標,包括改變台灣討論事情的態度,「言論內容必須能被一再驗證,不是說了什麼都不用負責,而我們在傳遞訊息時,也需要多一點摩擦力,不要毫不思考轉傳出去。文:愛麗絲 「經常有人問我們是不是民進黨的走狗啊,」台灣資訊環境研究中心(IORG)共同主持人王希略顯無奈,曾幾次碰上預設立場、意識形態的人質疑,幸好因IORG總公開研究方法、讓資料說話,有憑有據的事實基礎,對方即便戴上有色濾鏡仍無法推翻。
」李可心説,過往群眾互動所得到的反饋、許多人在工作坊提及的問題都被收入書中,成為形塑《資訊判讀力》的一部份。」事實上,資訊操弄層出不窮,IORG期待透過此書,提升台灣公民正確判讀資訊的腦袋自主力。「大概是有點天真又務實的吧?天真覺得我們做點什麼會有幫助,又務實地看到問題、想解決問題,」王希是教育背景出身,約八、九年前「誤入歧途」接觸公民領域,除了轉譯公民議題之外,更希望促成台灣社會良性的公共討論。」但他們從不肯放過自己,2021年為研究美軍撤離阿富汗相關議題,徹夜瀏覽、人工標記符合篩選條件總數高達三千多則的貼文,儘管最終在公開報告裡受限篇幅,僅濃縮成一行字,他們仍堅持需完善研究裡的每一個細節。」IORG工作坊形式、地點相當多元,從國小到大學,從社區長者共餐組織到主婦聚會,甚至曾在Livehouse一面聽獨立樂團演唱會,一面與主唱、觀眾對話,探討資訊操弄,「不同群體會關心不同的事情,我們要做的就是從身邊小事建立意識。當時,「中國資訊戰」議題在社會上吵得沸沸揚揚,「我們想知道是不是真的,想要有憑有據,不只是靠隨便一句『我猜』、『我覺得』,也想探討資訊操弄對台灣公共討論的影響。
」 成立之初,IORG以研究中國對台資訊作戰為初衷,但幾年下來,他們意識到問題絕不僅限於此,整體公民社會的資訊環境都是需認真維護、嚴肅看待的,「畢竟公民在充分知情、討論下做出選擇,才符合我們對民主決策的期待。一則全然由資料科學出發,研究特定時間內的傳播行為。
每篇報告產出,總字斟句酌,一如《資訊判讀力》撰寫過程——「所有內容經全部成員批判一輪、體無完膚啊,」兩人笑稱成書背後是不斷砍掉重練的血淚,如此謹慎,正因他們深知自己正在產出與傳播資訊,「我們希望自己在資訊產出、傳播的過程中,都能用嚴謹態度要求自己。」 過往IORG研究資訊操弄時,一是透過人工觀察到特定議題,經系統爬梳、分析資料。
以資訊判讀防禦資訊操弄 2019年,IORG獲國際非政府組織「戰爭與和平報導研究所」(Institute for War and Peace Reporting,簡稱 IWPR)資訊透明獎助計畫補助創始研究經費睡醒卻動不了是「靈異現象」?醫澄清:睡眠品質太差導致 Photo Credit: 潮健康 「簡單來說,睡眠癱瘓症就是『身體醒了,但人卻還在睡』。
這時如果睡醒意識恢復,四肢卻不聽使喚,就是典型的睡眠癱瘓症的症狀。吸菸、飲酒或攝取咖啡因也應完全避免。夜間不仰睡:習慣仰睡可能使睡眠癱瘓症更容易發生。陳兆煒醫師表示,如睡眠呼吸中止症、情緒緊繃或是同時患有精神、內科疾病的患者,這些族群本就容易出現睡眠問題,因此除了緩解睡眠癱瘓症,治療其他疾病也應同時併行。
隨著民俗月的到來,有一女性向醫師反應連日遇到「靈異現象」,經常睡醒了卻動不了、甚至覺得床邊有人盯著自己看。作息要規律:每天晚上在同一時間上床睡覺、並盡量在同一時間起床。
」陳兆煒醫師說明,人體的睡眠周期分為「非快速動眼期」(NREM)和「快速動眼期」(REM)2種,而做夢通常發生在快速動眼期,大腦為保護身體不隨夢境移動而造成危險,因此讓全身肌肉放鬆、有如癱瘓一般。陳兆煒醫師強調,若民眾調整作息仍不見改善,此時可透過睡眠醫學門診評估是否有睡眠障礙,視情況安排檢查對診下藥,幫助民眾能夠一夜好眠。
建議民眾碰到睡眠癱瘓症時,可放空轉移注意力慢慢調整呼吸讓氣息平穩。陳兆煒醫師指出,雖然睡眠癱瘓症發作時不會危及生命,但發生頻率太過頻繁則會影響病人的生活品質。
這是否為民間俗稱的「鬼壓床」?萬芳醫院神經內科陳兆煒醫師澄清,該患者遇到的狀況可能是「睡眠癱瘓症」,呼籲民眾不必過度驚慌,可事先透過睡眠醫學門診協助以釐清相關症狀。身體要鍛鍊:養成定期運動習慣,但避免在睡前4小時內進行。常遇鬼壓床「兩件事」別做,出現幻聽、幻覺一措施改善 許多人反應「鬼壓床」當下,會出現幻覺、幻聽、喘不過氣等靈異現象,對此陳兆煒醫師解釋,從睡眠狀態切換清醒期時會觸動支配恐懼的腦區,因此身旁一有風吹草動就會放大害怕的知覺,加以想像自己身處脅迫之中。參考資料 Sleep paralysis - NHS 本文經潮健康授權轉載,原文刊載於此 延伸閱讀 不是運動過量也不是「鬼壓床」,睡醒後爬不起來是因為「低血鉀」 韓國人為何把鬼壓床稱為「被剪刀壓」? 關鍵醫學院(八):驚醒後動彈不得?「鬼壓床」背後的腦科學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
睡前不進食:睡前勿攝取過多的宵夜。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這時如果睡醒意識恢復,四肢卻不聽使喚,就是典型的睡眠癱瘓症的症狀。
陳兆煒醫師表示,如睡眠呼吸中止症、情緒緊繃或是同時患有精神、內科疾病的患者,這些族群本就容易出現睡眠問題,因此除了緩解睡眠癱瘓症,治療其他疾病也應同時併行。陳兆煒醫師強調,若民眾調整作息仍不見改善,此時可透過睡眠醫學門診評估是否有睡眠障礙,視情況安排檢查對診下藥,幫助民眾能夠一夜好眠。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